回响高原的一曲励志歌
——记康恩贝股份云南康恩贝希陶药业四车间颗粒分装组
康恩贝有家福利企业远在云南高原——“康恩贝希陶药业有限公司”。作为云南省级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15年来一直切实履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目前共安置残疾员工145人,占员工比例44%。公司一直秉承“让残疾人员有尊严地活着”这一理念,努力为残疾朋友提供稳定、合适的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希陶药业四车间颗粒分装组,便是一个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团队。
2021年春节期间,颗粒分装班组突然接到8000多万袋的抗疫物资板蓝根颗粒生产分装紧急任务。而此之前,班组一半人都被抽调到别的生产线进行其他抗疫产品的生产。当组长钱海侠艰难又歉意地说出希望大家能赶工的要求时,残疾员工黑有明第一个站起来,说:“公司就是我们的家,没有公司就没有我们的幸福,加班算个啥,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出力,没啥说的,干就行了。”他的话音一落,员工和残疾员工均点点头,表示同意黑有明的建议。看着这些可爱的员工,钱海侠无比感动。
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员工们在高强度劳作下,腿痛到站不起来,严重的还磨起血泡。每天下班一盆热洗脚水,几张膏药一贴,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提前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那些日子,因疫情影响,公交车停运,厂子地处偏僻,有的离家最远有16公里,这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来说有太多不便。但这一切都没有难倒大家,他们或走路或搭便车,头顶着“两头黑”——凌晨和傍晚,硬是靠着不方便的身子在工厂与家庭之间往返,最后与员工们一起圆满地完成了分内分外任务。
由于车间设备已经多年,不免显得有些老化,经常会发生小故障、小停顿,影响工作进程不说,还影响产能。一名叫阿门的残疾员工平时就爱鼓捣小发明、小技巧,于是就自告奋勇地担当修理工,但因缺乏实际经验,他就跑到另一家药业公司去察看同类型的机器,向那里的师傅请教了修理技术,回到厂里就叮叮当当地将设备捣鼓好,赢得大伙一致称赞。
此后,阿门主动要求建立技术攻关小组,带着大家连续攻关了几大技术难题,如用加大拉袋轮、改窄加热板、改造下弹片造型等攻关手段增加机器强度;改造生产环节,用低廉的配件成本,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多的现状,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公司效益。
一线员工的精神面貌、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班组的正常运转、企业的快速发展。面对特殊的管理对象和管理特点,四车间颗粒分装班组负责人集思广益,用实招、出实效,先是谈心式的闲聊,聊员工的身体情况、家庭情况、面临的困难、烦恼与心结等等,排摸员工思想动态,掌握员工心理素质和情绪波动情况。班组还于2019年上半年根据员工特点建立了员工关爱微信群,员工随时可以在微信群里反映情况、沟通交流,将原先的定期定点、面对面聊天变成了无死角、全天候的关爱与帮扶。
没有帮扶就没有进步,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是残疾员工立于职场、立足于社会的法宝。班组通过各种机会鼓励员工参加培训。残疾员工刘永明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进去了,但经班组负责人的热心劝慰后,心态渐渐变了,参加培训也积极了,技能明显提升。为了提高大家的专业技能,班组从云南曲靖技师学院聘请资深教员,并在当地人社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经过严格考核后为大家一一颁证。
目前班组成员9人,其中4名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2人,中专学历5人,中专(高中)以下学历2人,所有组员取得药物制剂工初级、电工初级的资格证书。同时全员参与学制两年的新型学徒班,毕业时均获得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大专毕业证。通过培训,提高技能,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班组的一些设备小故障、小问题,员工自己就维修到位,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生产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完善高效的运作离不开领头羊的以身作则。作为这个班组的组长和灵魂人物钱海侠,每天早上6点半第一个来企业将生产设备开动预热,每天晚上8点下班后,还留在班组对每一台机器进行检查调试,排摸小故障,为第二天的生产作好准备,最后黑黢黢地回到家。面对家人,她心怀愧疚,但为了工作,她无怨无悔。在她的心里,单位、家庭同样重要,但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很多时候她会将单位排第一,因她认为家庭事大多可以补做。她深有感触地说:“公司给了我们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我们要知恩感恩,更要勇于担当、敢负责任……讲好中国故事要从讲好车间故事、讲好身边人的故事开始。”
面对生产和企业发展大局,班组认为,大局就是奉献观、家庭工作平衡度、底线意识。一个企业,一个班组要有奉献意识,要有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能力,要有舍我其谁、排除万难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成绩的取得需要全班组每个人的努力,这既是班组的座右铭,也是班组的精神源泉。让企业发展有道,让员工幸福有方,这是康恩贝希陶药业四车间颗粒分装组为实现共同富裕通过自身努力提供的社会实践范本。